Yu Cao Tang

Blog /調整小便異常的中醫食療

調整小便異常的中醫食療

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。冬季是養藏的季節,自古以來是人們最重視的進補時令。俗語說,「三九補一冬,來年無病痛」,「冬季進補,春季打虎;冬季不補,春季受苦。」意思是說,冬季是四季之中人體進補的最好時節,人們應該利用這個好時節來補益身體。冬季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是要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,斂陽護陰。在飲食調配上,要適當增加一些厚味之品,不可過食生冷之品。

文︰香港中醫學會 陳飛松 圖︰網上圖片

冬季是四季中最寒冷的季節,通過飲食調養可起到保溫、禦寒和防燥的作用。冬季是飲食補養的最好季節,民間有「冬季進補,開春打虎」的諺語,尤其是冬至日後進補最好。因為冬至是冬三月氣候轉變的分界線,從冬至之後陰氣開始消退,陽氣逐漸回升,在閉藏中含有活潑的生機。此時進補,藥力易於蘊藏而發揮效能,是虛弱之體調養的最好時機。

天氣寒冷多食粥

民間有冬至吃「赤豆粥」,臘月初八吃「臘八粥」的習慣,提倡晨起服熱粥,晚餐節食,以養胃氣,常吃此類粥有增加熱量和營養的功能。臘八粥香甜可口,在嚴冬之際,喝一碗熱臘八粥,可暖身祛寒,補而不膩,是冬季的進補佳品。另外,還有補陽祛寒的羊肉粥,養心除煩作用的小麥粥,益精養陰的芝麻粥,消食化痰的蘿蔔粥,養陰固精的胡桃粥,健脾養胃的茯苓粥,益氣養陰的紅棗粥等都適宜在冬季食用,不僅熱氣騰騰,暖身充飢,而且營養美味,一舉兩得。

冬季飲食多溫補

冬季注意飲食養生,是進補的最佳選擇。冬季多寒,宜食溫性食物。元代營養學家忽思慧,在《飲膳正要》中指出,「冬氣寒,宜食以熱性治其寒」,主張進熱食,並給予溫補陽氣類膳食,但不可過於溫燥,服用次數及進補量宜自製,尤其是煎、烤、炸等燥熱食品應當少吃,勿多食,以免使內伏的陽氣鬱而化熱。可適當選用羊肉、韭菜、桂圓、木耳、栗子、核桃、甲魚等食物。

冬季常飲滋補酒

冬季進補,適量飲用營養滋補酒最相宜。中醫認為,酒能通血脈,行血理氣,在滋補的同時,通過酒的作用,改善人體的血液迴圈;飲酒後血液運行相對加快,加速血管內物質代謝,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保護作用。中國的補酒糅合了中醫理論精華,具有很好的養生保健價值。

時辰與養生中,冬季飲食應該以溫補、養藏為主,下面一些冬季飲食的禁忌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:

Scroll to Top